文字、攝影│愛丁堡特派員 林佑學
圖文提供│cue.電影生活誌

“無法感動自己的作品,必定無法感動他人。”─林佑學
beginning.jpg
[cue.電影生活誌]影動世界特派員林佑學,在愛丁堡的留學生活中,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短片《I LOVE YOU,MUM./媽!我愛你》,並報名參加英國最大的紀錄片影展(Sheffield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)舉辦的素人紀錄片比賽「Digital Revolution」,競賽主題為「科技如何改變我的生活」。他在此與大家分享第一次掌鏡、發想主題等等,從無到有的拍攝經驗。你也可以在網路上觀賞到這支短片。



---
在英國兩年,待越久越想念台灣,看著國外同學能直接表達對家人的愛,更自覺慚愧遺憾,「我愛你」這句話,始終無法面對家人說出口,如今距離的緣故,更加不可行。我記得侯孝賢導演在[cue.]創刊號提過:「幸好人生裡有了電影,它幫我表達了那些無法用言語訴說的事。」

利用Workshop學到的關鍵字技巧,「我愛你」、「家人」、「科技改變生活」,一個故事結構馬上浮現腦海,不如利用這個短片,紀錄自己用網路視訊,試著對媽媽說我愛她的過程,順便參加比賽。雖是第一部作品,也盡量追求完整性,即使畫面和聲音肯定不會精緻,器材都是最低階的,著重的地方反而在軟體內容上,如故事架構、鏡頭背後的想法、甚至配樂上,都花了不少工夫研究。

規定三分鐘以內的紀錄短片,我設計了三段架構:從未親口表達對母親的愛;異鄉生活讓我有了表達的念頭,礙於距離無法如願;科技的幫助,終於讓我有如面對面,向母親說出「我愛你」。片頭那一段倒在路旁的施工路牌,其實就是整部短片架構的隱喻。

畫面上,我刻意淡化場景的區域差異,讓英國的樓梯間、廚房、街頭,看起來跟台灣沒什麼差別,甚至可以是任何其他地方,換言之,其實什麼地方都不是。自此突顯一個矛盾與對比:我生活在一個熟悉的地方,因是異鄉,就仍是個陌生的地方。此種矛盾更反應在主題上,我愛我媽卻從來沒告訴她;也反應在片段中,我獨自生活,卻不孤獨,我參加派對,卻還是覺得孤單。因此剪接上,我交互置放獨自一人,以及聚會的片段,將此種矛盾的力道加強,淡化的場景,也有助觀眾更專注於情感層面,進而投射自己的經驗。

原本配樂上想省事,直接用免費音樂庫就好,後來也是指導教授推薦我去找Sound Design〈音效設計〉的學生,在該系網站發表了公告,尋找合作的可能。不到幾小時,好幾位sound designer,願意無酬清理音軌、設計配樂,全是英國人,他們極度爭取累積作品集的精神,讓我很振奮,這大概就是對自己事業的熱情吧!後來我找了其中兩位,一位叫Colin,幫我整理音軌,另一位叫Matt,本身在作曲,也有設計音效的經驗。影片最開頭的那首歌是他的創作,<The Man Who Was October>,碰巧的是,十月出生的我聽了也格外有感覺。
iloveyoumum_1.jpg

之所以選擇紀錄片這個媒介,是無法忽略「真實」的魅力,與其發展酷炫新穎的表現手法,我比較在意是否能說服並感動自己,這一直是我創作的前提,感動別人是我無能為力的範圍,但我相信,無法感動自己的作品,必定無法感動他人。
我的第一部紀錄片,不敢說達到了,英國紀錄片之父John Grierson對紀錄片的定義:「對真實素材作有創意的處理」,也不論觀眾覺得好或壞,但拍片這個過程,從個人情感上來說,最終安撫了我,以一種創意的方式。一如侯導的話言猶在耳:「幸好人生裡有了電影……」。

短片競賽網址
http://sheffdocfest.com/view/digitalrevolutions

以上圖文內容節錄自[cue.電影生活誌]2010十二月號 影動世界 愛丁堡篇,痞客邦電影圈編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電影圈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