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訪、撰文:孫志熙
攝影:陳威逸
文字協力:巫奇優


_MG_2125.jpg  
曾經,她是從影3年就拿下金馬獎的演員,是家喻戶曉的歌手,後來好多年裡,她積極於各種形式的創作,同時熱心公益、關心青少年發展,她成立的「果實基金會」便以自己廣告代言的收入,全力傾注藝術教育。趁著今夏她回台擔任台北電影節主席,我們有了這次深入訪談的機會,說故事、傳遞訊息、做己所愛才是她的天職,她的眼中有靈性與智慧,更洋溢著愛的光。現實人生中的張艾嘉令我們了然,唯有在生命歷練中熱情不滅,始能完整一個女人的美好。

平常沒有工作時,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?
我是習慣性早上5、6點就起床的人,如果平常不做事情的話,生活是滿簡單的,去菜市場、煮飯,其實那些時間我都在思考,我是滿需要一點自己空間的人,跟外面人的時間很少,而且平常工作量比較大,反而會給家人多一點。看書、DVD、發呆、打高爾夫球,可是我真的是自己的時間太少了。

從小至今,有沒有哪些影響您較深的創作者?
在這個行業將近40年,經歷過許多好的、不好的,當然對我都有影響,剛進電影圈懵懵懂懂,不太清楚演戲到底是怎麼回事,後來我開始看台灣、中國的電影,眼睛一亮,發現一個演員他叫歐威,我發覺演戲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方式,讓我很認同他。像胡金銓導演、蕭芳芳,這些都是在電影界我滿欣賞,也會想去學習的前輩。

您在電影圈裡有非常多身份,像是演員、編劇、導演,長短片都拍,還參與舞台劇,除了您說過自己一直在從事喜歡的工作外,還有什麼讓您維持創作活力?
我一直以來都是拍長片為主,短片是這次金馬獎才做的嘗試。我去舞台劇做了1年半,人生又豐富了很多,我覺得拍電影的時候已經回不去《20‧30‧40》愛情片的感覺,突然間社會良心出現了,很多東西你覺得很關注的,這次我拍短片是我在2004年就想拍的故事,可是一直沒機會拍到,突然有這個機會我就去挑戰它!我覺得創作就是來自於你的生活當中,一直在關注不同的感覺,我會用這種方式去說故事,你遇到愈多,心裡會感到興奮的,反正我就講嘛,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沒有故事想講的時候,我就退休了。

_MG_2029.jpg  
除了個人創作,您早期也發掘了很多新秀,曾經找來楊德昌、柯一正等人拍《十一個女人》,後來又帶劉若英、李心潔入行,您如何以慧眼看見一個人的潛力?
有時候是緣份,當然我覺得我的直覺也滿強的,這也是我自己滿常用的,而且經過你在這個行業裡一段日子後,你會感受到他們放出來的光采,這種東西其實是壓不住的,不管在早期的時候,許多人對他們不信任,或是會覺得我很奇怪,看中哪些哪些人,可是我會很快就感受到對方放出來的東西是什麼,那些都是我很珍貴的經驗。

在您看一個導演、歌手或演員的時候,什麼樣的特質是會讓您認可的?
不管你在這個圈子要做什麼行業,你一定要關心,要很愛這個題材,你才會去講它,要百分之百的熱情,那個好奇心尤其是在創作過程當中,有時候是很孤獨的一條路,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過程,是做不出那樣的成品的,所以說老實話,藝術創作者就是有一種自虐的心態。

您覺得自己得到過最好的機會是什麼?是演員階段發生的嗎?
最早的時候我相信是跟李行導演拍了一部《碧雲天》,我在同一個時間,劉家昌導演找我拍《梅花》,這是我離開嘉禾電影公司一年後,突然之間兩個導演都給了我機會,我想這一次終於有機會讓我去演戲,那是我一個很大的轉捩點。

您在20多歲很年輕的時候,就達到大家視為成功的地位,像暢銷歌手、金馬影后,而後轉往創作,40歲後也得到很好成績,像是編劇獎,在導演獎上也有入圍。這兩種不同階段的所謂「成功」,之於您的意義分別為何?

我從小學6年級上學期就離開台灣,問我中國歷史我就有點…所以不敢去上張小燕的節目(笑)。我到美國去念了一段時間書,我中文底子是很不好的,寫劇本後就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,如果你們看到我的字典都會笑,我的字典是國語日報字典,前面有ㄅㄆㄇ那種,我覺得自學是很重要的事情。我是個很愛講故事的人,講故事有很多方式,唱歌是一個方式,演戲也是,那我就嘗試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講故事,讓我覺得怎麼40多年一眨眼就過了!

那麼您對他人,甚至整個社會的關心或是責任,是從哪個時候開始產生的?
我的個性屬於愛管閒事、比較熱情,很容易就一頭栽下去。社會的責任感應該是從我滿早期就開始,突然間悟到你是個公眾人物,如果做了某些事情,必須負上那些責任,你不能逃避。這個年代的電影人是什麼樣的人,那些都是我們的責任,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都會考慮滿久的。

當時會想說,為了達成對社會的影響力,而先要去增加自己的知名度、累積重量等,您會有這樣的想法嗎?
那倒沒有耶,我反而不太會做這類的事情,影響力這些事情其實是自己都不會知道的,像我記得在早期還有學院影展,我是被大學邀請最多的演員,我那時候20多歲,覺得「你看我能夠在大學演講,那麼多學生來支持我。」後來有一天突然間悟到,我對電影的認識還沒有到達可以講那麼多,可是這些學生都來聽我講,如果我講錯了、誤導了…所以我才開始覺得不要再去演講了。

請談談成立果實基金會的初衷,以及它的重點工作項目和長遠的規劃。
基金會是在1988年成立的,來自於我開始拍廣告,我一直不太願意拍,當時寶僑的陳飛龍先生很聰明,他以前碰過一次壁,就跟我說:「妳願意來拍這個廣告,我幫妳成立一個基金會,可以鼓勵年輕人。」我的社會責任感又出現了,我說我不太懂怎麼樣去幫助,他說:「妳每次的酬勞都可以放進來,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」所以一開始定的宗旨是要鼓勵年輕創作人。我曾經請念真、小野開過一兩次會,後來我們開始找一些小的計畫,有些台灣的老片,丟在沖印廠裡面都爛掉了,我就用了基金會的錢,找了多一些人來認領,幫忙清理這些片子;那時候有愛滋的訊息,我們就跟4A廣告獎合作,用世界愛滋給的題目做徵選,比賽完以後,報紙、電視、電台都願意播我們的東西,真的是一個滿完美的結合,做完後就送給衛生署,這樣的工作持續做了10幾年。

能不能請您特別和讀者、網友說些話?
我真的很希望他們來報名,我們報名的題目就只有一個:說自己的故事。說你的故事讓我們認識,讓你也認識你自己,所有藝術工作者幾乎一開始都是從自己出發的,尤其是做電影的人,我們看到很多青春成長片,其實就是從自己家門口做起,所以就從這個題目開始,讓小朋友們不會覺得有很大壓力,用不同方式來講自己的故事,你可以用各種形式來投件,希望來了以後有一個讓他們覺得生命很豐富的園地,希望讓他們常常聯繫,我們也常常有一些活動讓他們可以再回來,甚至於如果有工作是適合他們的,也會找他們再回來做。

以上圖文內容節錄自[cue.電影生活誌]2011 六月號痞客邦電影圈編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電影圈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