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3電影年‧念電影

 

1993年【電影年‧念電影】─李安的進階與啟示

 

撰文/聞天祥

 

《喜宴》在柏林影展獲得金熊獎,是一切熱鬧的開端。李安這部繼《推手》(1991)之後的力作,依然延用台灣資金、美國拍攝的模式,以自主的狀態完成一部「性愛v.s.民族」的通俗劇電影。影片描述一個長居美國的台灣男同性戀者(趙文瑄)為了對父母逼婚的催促有所交代,也順便幫租他房子的大陸女畫家(金素梅)領到綠卡,於是安排了一場假結婚的局,不料卻在新婚當夜給新娘「征服」,女方甚至懷了孕。意外的發展幾乎摧毀了他與美國同性愛人的關係,也引爆了情慾自主與倫理觀念的衝突。

 

1.喜宴

▲《喜宴》劇照

 

嚴格說來,同性戀在《喜宴》只是被拿來測試道德尺度,並催化傳統和現代另覓新關係的藥劑罷了!片中男主角的父母千里迢迢地從台灣飛往新大陸,為的就是一場喜宴和傳宗接代。巧遇父親的老屬下主動為他們籌辦婚宴,是傳統倫常可親又動人的地方。然而推骨牌般的後續發展,把矛盾一個個揭露,眼見就要一發不可收拾,老父突然昏倒住院,卻帶出了荒謬的新契機。兒子在醫院裡向母親坦承性向,兩人約定不可告訴嚴父此事。事實上,父親早已嗅出內情,反而裝糊塗,在私下運籌帷幄。

 

2.喜宴

▲《喜宴》劇照

 

那場趁機把紅包送給兒子同志愛人的戲,證明了傳統為遂其目的,不得不做的讓步;就另方面來講,也未嘗不是寬容與愛的表現。果然,最後大家心照不宣而各有所獲:女畫家得到綠卡、老父母能抱孫、兩個男人又重拾舊歡。也讓父親最後通過海關時舉起雙臂接受盤檢的V型手勢,弦外之音既是投降,也是勝利。

 

3.悲情城市

▲《悲情城市》劇照,導演侯孝賢

 

一部明顯帶有同性戀情節的電影成為台灣年度最賣座的國片,乍聽之下不可思議,然而與台灣不甚健全的電影生態相對應,卻又那麼地合理。本地觀眾對一級影展大獎的迷思並非首例,四年前《悲情城市》創下賣座紀錄已開風氣之先(在它之後於坎城影展得到「次獎」的《戲夢人生》,就享受不到這份優遇)。再者,《喜宴》的通俗劇傾向使它的同性戀議題相當溫和,我們甚至可以說它對異性戀者的意義要遠高於同性戀者受用的程度。家庭與傳統才是本片著力最深的部分,同性戀只不過是夾帶奇觀性質的引爆點,並不至於威脅到較保守的觀影大眾。

 

4.李安

▲導演 李安

 

而李安之於台灣電影的最大意義,在於彌補了菁英與大眾的隙縫。雖然電影不該用「藝術」和「商業」截然兩分,但台灣菁英電影訴求小群知識份子,其他從俗劣作盡被港片取代的窘狀,已是不爭之事實。李安說故事的熟稔功力,人際關係的巧妙鋪排、不時湧現的幽默感,以及傳達價值觀的戲劇化程序,直接成就一種傳統但近年少見於台灣創作的電影型態,照顧到多數階層的觀影品味,此番意義更甚其美學進境。

 

《喜宴》1993 官方預告

過影_書訊

聞老師講座資訊

 

下期預告─1996年

 

聞天祥老師年度新書,完整記錄台灣近代電影大全,《過影》贈書活動上線囉,粉絲們趕快來參加吧!

 

文字提供:書林出版社/圖片:網路/整理編輯:痞客邦電影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電影圈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